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李文科)一份勞務報酬,承載著勞動者的辛勤汗水;一紙法院判決,彰顯著公平正義的法治力量。近日,永定區法院通過發布執行懸賞公告,成功鎖定長期逃避執行的“農田承包商”吳某,為申請執行人鄭某追回被拖欠的機械割谷勞務報酬4.5萬元。這場歷時幾個月的執行攻堅戰,展現了法院破解“執行難”的堅定決心,也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了生動實踐。
2021年7月,農田承包商吳某雇傭鄭某為其承包的稻田提供機械化收割服務,約定報酬共計4.5萬元。收割完成后,吳某以“資金周轉困難”為由拖欠款項,鄭某多次催討無果后訴至法院。經永定區法院審理,判決吳某于2024年3月起每月15日按月給付3000元直至款項付清。然而,判決生效后,吳某不僅未主動履行義務,還更換聯系方式、隱匿行蹤,企圖逃避法律責任。
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,執行法官第一時間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對吳某名下財產展開全面調查,查詢到吳某名下有一套坐落于永定區沙堤街道的房產,于2024年2月查封了該房產,查封期限為三年。除此以外,未發現被執行人吳某有其他可供執行財產。因未查找到吳某下落,拘留措施未能實際實施。
“這些錢是我們頂著烈日干活掙的血汗錢,家里老人看病、孩子上學都指望著,請法院一定幫我們追回來!”面對鄭某的焦急與無助,執行法官立下“軍令狀”:“絕不讓判決書成為一紙空文!”
為突破執行困境,永定區法院根據《民事訴訟法》相關規定,于2025年2月18日通過官方網站、微信公眾號、吳某戶籍地公告欄等多渠道發布執行懸賞公告,承諾對提供有效財產線索或藏匿地點線索的舉報人給予獎勵。公告發布后,迅速引發社會關注,形成“全民追賴”的輿論聲勢。3月7日,法院接到匿名舉報電話,稱吳某藏匿于永定區南莊坪某小區內。執行法官驅車奔赴線索地,成功將其控制。面對“從天而降”的執行干警,吳某驚嘆:“沒想到躲這么遠還是被找到了!”
到案后,執行法官對吳某展開釋法明理與警示教育,嚴正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決將面臨拘留、列入失信名單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后果。在強大的司法威懾下,吳某當場向鄭某支付了首期款項1萬元,并簽訂承諾書,保證自2025年3月7日起每月支付5000元,直至全部債務本息清償完畢。本院經審查認為,吳某已部分履行且態度積極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二百六十四條第一款(一)項之規定,裁定本案終結執行。若后續吳某違約,鄭某可依《民事訴訟法》第二百三十七條申請恢復執行。
責編:王輝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